在遭受“左”倾冒险主义者打击和排挤期间,毛泽东处境艰难。他受到孤立,被“搞得臭得很”,许多人不敢与他接近,“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他的亲属也因受株连而遭到打击。妻子贺子珍由管文件改当收发;弟弟毛泽覃受到批判并被撤职;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被免去红二十四师代理师长的职务;贺子珍的妹妹贺怡被撤销瑞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职务,并遭到批判。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记得起来的就有二十次。”到底是哪二十次,毛泽东没有一一列举,只是说:“比如,不选做中央委员,只给发言权不给表决权;撤销一些职务,如中央农民委员会书记、党代表(井冈山时候)、前委书记等。‘开除党籍’了又不能不安个职务,就让我当师长。”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二十次打击,除了撤职和降职外,还包括各种处分。这可能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他受到的打击和处分绝不止前面所述的四次,则是确定无疑的。 )》认为,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及常务委员会主席仍是向忠发”。李维汉是六届四中全会的亲历者,他在《六届四中全会前后》一文中说:“向忠发名义上虽然继续担任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但实际上由王明等人独揽中央领导大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任弼时传》有两次提到向忠发被捕叛变,都没有称其为总书记,一次是将其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一次是将其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关于六届四中全会后向忠发的任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写道,六届四中全会后,“ 刘伯承在组建南京军事学院时,曾经聘请过一名苏联顾问。该顾问比较傲慢,经常指责中方学员不懂军事。有一次,刘伯承约他谈话,谈话中用俄语重点阐述了对俄国著名军事家苏伏洛夫十大军事原则的理解。该顾问听后对刘伯承的学识深感惊讶: 1958年的“教条主义风波”之后,刘伯承生活中笼罩着巨大的阴影,其心理和精神压力是可以想见的。但是,刘伯承并没有消沉。他深信党的事业、军队的事业,如同在长江上航行的船只一样,不可能完全平直顺畅。刘伯承没有怨言,没有牢骚,泰然处之。他深信党和人民是公正的。 就在大家精心为刘伯承筹备庆寿活动时,刘伯承却因一场感冒躺在床上休息。一二九师司令部的人关心刘伯承的身体,动用师部的情报站,在日本占领区买回二斤白糖,作为祝寿贺礼,送到了刘伯承床前。刘伯承没有收下,反而批评说:“前方战士没有饭吃,冬天没有棉衣,打仗没有子弹,你说这白糖我能吃下吗?” 司令部的人难以说服刘伯承收下,只好去请来邓小平。邓小平非常关心刘伯承的身体,认为白糖可以在上火时冲水喝,就帮着劝说。邓小平知道以个人的名义无法说服刘伯承,最后是以“党委的决定”,要求刘伯承收下白糖。刘伯承无法拒绝“组织的命令”,只好勉强收下了。第二天,他便让警卫员把白糖转送给了根据地的医院。 成幼殊的诗没有雕琢的语言,如行云流水,一切都顺其自然。她写个人感情的涌动,写时代风云的激荡,写爱情,写战斗,写人民生活,都是汩汩流出的天然清泉,无一点斧凿之痕。岁的老诗人仍是思维敏捷,妙语连珠。说到“耄耋”时,她开玩笑说:“我现在不是可爱的小花猫(耄),也不是飞来飞去的小蝴蝶(耋),可是我希望你们把成幼殊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成舍我是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报人、新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生逢战乱,一生辗转办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民生报》《立报》等都是他呕心沥血的结晶。受父亲的熏陶,耳濡目染,成幼殊自幼便亲近诗文。到圣约翰大学读书后,经常参与和组织各种诗歌朗诵会、演讲会,组织各种社团,出版刊物,发表了诗歌等作品。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既然蒋介石已经站在了全民的对立面,处在了全民的包围之中,在军事战线和政治战线都已经打了败仗,已经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既然形势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估计的正确,那么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就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篇评论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口号,但这一口号已呼之欲出,只是等待一个时机,这就是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在鲁西南战役胜利打开了南进的通道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地区完成了战略展开。刘邓大军发起战略进攻后,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8万余人在8月下旬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完成了在豫陕边地区的战略展开;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在9月越过陇海铁路南下,完成了在豫皖苏边地区的战略展开。这三路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个月粮票以及衣被等。如无路费可向他人借,以后再还。最后,杨至成还特别提到顺便捎带家乡榨辣椒、腌酸菜等特产让他解馋。信四是批评侄子杨应林以及县公安局推荐的保姆石玉珍办事不称职,指出保姆石玉珍做事偷懒、不勤勉,“她的生活完全不是农村人的行为。这样也不能做那样也不能吃。吵吵闹闹,弄得我在疗养中很不愉快”。家里养的鸡兔也不管,兔子丢了,鸡被野猫吃了。走的时候还私拿家里东西,“虽然是小事,可见这个人的私心也有些厉害了”。信中杨至成除批评侄子“以后对于帮人做的事情一定做好,免得给人添加麻烦”,还特别叮嘱侄子在三穗遇到石玉珍本人要告诫她注意保密,“不要她随便乱说,弄得影响不好”。 第二部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阐明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巩固新生政权,成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的历史进程和创造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加强执政党建设所作的努力和积累的初步经验,在阐述这一时期党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科学评价。强调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1月22日写出的第四稿仍然加重了写毛泽东错误的分量;删去了肯定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观上还认为是在拯救、保护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等动机的话;增加了“有他个人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方面的原因”等话;又提出一个犯错误的“毛泽东晚期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概念互相牵扯不清;对建国以来的成就也讲得不够,有“国民经济被拖到崩溃的边缘”内容。调子比较低沉。胡乔木住院期间,五次从医院出来同起草小组谈修改问题。他要求大家不要怕压力,不要受讨论中一些消极意见的影响。他说,这次稿子,吸收了好的意见,也受了消极影响,把反面的东西突出得有点过分,似乎把错误讲得慷慨激昂就是实事求是。现在的写法, “阶级斗争”“共产主义”,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承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常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概念混同使用。同样,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就是首先从阶级斗争学说入手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应同盟章程中入党誓言的第二个问题:“你认为要尽快地实现这些原则,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同盟是必要的吗?你愿意加入这样一个同盟吗?”(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对应同盟章程中入党誓言的××、第三个问题:“你相信财产公有的原则是真理吗?”“你保证始终不渝地用言语和行动来传播财产公有的原则并促其实现吗?”(三)“××叛党”或“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对应同盟章程中入党誓言的第三个问题:“你保证始终不渝地用言语和行动来传播财产公有的原则并促其实现吗?”(四)“严守秘密”或者“保守党的秘密”,对应同盟章程中入党誓言的第四个问题:“你保证对同盟的存在及其一切事情保守机密吗?”(五)“服从纪律”或“遵守党的纪律”,对应同盟章程中入党誓言的第五个问题:“你保证服从同盟的决议吗?”
一次几千人的突围作战,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会赢得解放区军民一致的由衷敬意?为什么会被称为“战争史上的奇迹”?月,受安徽电视台之邀,笔者有幸随《八月桂花遍地开》摄制组驱车进入大别山采访。沿着当年皮旅突围的线路,从白雀园出发,途经刘家岭、松子关、吴家店、磨子潭、青风岭,一直到皖北平原的津浦路,我们寻访着、考察着、追忆着、探讨着、思考着……位于大别山西南的白雀园,境内山岭重叠,大都呈东西走向。一条宽阔的白河缓缓流淌,由南向北穿过。走进白雀园的明清古街,使人感到这里的时间仿佛停止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块红色区域的交通要衢。 晋冀鲁豫军区部队首先逐个夺取长治外围的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壶关,再用“围三阙一”的战法攻长治城。阎锡山派援军增援长治,刘伯承命令只留下地方部队继续围困长治城,主力部队北上歼灭了敌援军。长治守军见援兵无望向西突围,最终被全歼。刘伯承将“釜底抽薪”的兵法通俗地称为“锅中点水,不如炉内抽薪”,比喻战胜敌人必断其给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日,刘伯承在《反对敌人“扫荡”的战术指示》一文中写道:“扼住敌人背后补给线活动,破毁其辎重与交通,使敌人大军粮秣弹油无法补给,也无法持续‘扫荡’,是具有战役意义的……‘锅中点水,不如炉内抽薪’。这要每个抗战军人深刻了解,坚决到敌人背后交通要线上去破击,必须反对正面挡敌等待囚笼加身的现象。” 年,在美国已被限制自由五年的钱学森偶然在一篇中文报道中看到了陈叔通的名字。因陈叔通是钱学森父亲钱均夫的好友,钱学森当即写信求助。信件辗转送达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第一时间便把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最终促成了中美通过大使级会谈成功解决了钱学森回国问题。因为一直与钱均夫老人联系密切,金医生夫妇也得知了钱学森归国的喜讯。钱学森归国后,把父亲接到北京安顿。钱均夫老人从上海到北京后,因为钱学森工作繁忙时时在外,颇感寂寞,金医生和丈夫便时常带些老人爱吃的各种食品,去东四钱家看望和陪伴钱均夫老人,金医生的丈夫施锡祉更是每个星期都去看望照料钱老伯,直到老人病逝。钱均夫一直把金医生的丈夫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有人说金医生不会打算,这么好的关系,也不找钱学森帮忙给自家孩子安排工作,她笑答:“那怎么可以,我们是去看钱老伯的,怎么能去麻烦人家。” 周年时,周恩来指出:“对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 “小”是“大”的基础,没有小就没有大。江海之所以成为一切小河流的领袖,是因为它善居其下,有容乃大。周恩来的“以大事小”的思想方法,反映了大国对小国善居其下的智慧,反映了政府管理者“人民至上”的理念。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率115师一部从陕西三原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在晋察冀边界地区的阜平、曲阳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起敌后最早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初南下吕梁山地区,参与领导创建抗日根据地,与代师长陈光先后指挥午城井沟和薛公岭、油坊坪、王家池等战斗,保卫了黄河河防。同年秋参加在延安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后任115师政治委员。1939年3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决策,与陈光率115师师部和686团等部东进鲁西平原,执行巩固和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首战樊坝,全歼伪军1个团,打开了鲁西地区的抗日局面。8月参与指挥梁山战斗,歼日伪军300余人。11月与郭洪涛等赶赴湖(微山湖)西地区,迅速制止和妥善处理了滥捕错杀的“肃托”事件,解救了大批受害干部和群众,挽救了湖西抗日根据地。他率115师进入山东后,指挥所属各部队,和山东人民抗日起义武装组成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并肩与日伪军作战,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团结抗日的友军和爱国进步人士,孤立和打击制造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分别在鲁西、鲁南、冀鲁边、鲁中、滨海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人民武装,巩固扩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使之成为连接华北和华中敌后战场的枢纽。
1934年长征开始后,率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在1935年1月举行的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会后率红3军团二渡赤水河,神速回师攻占娄山关,并协同红1军团再克遵义城,歼灭大量反扑之敌,取得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第一个大胜利。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合后,坚决拥护北上抗日的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9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10月与政治委员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在他指挥红军勇猛打退敌骑兵的追击后,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同年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直罗镇战役。1936年2月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与政治委员毛泽东指挥红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宣传抗日,扩大红军。5月任西方野战军司令员,率部西征宁夏、陇东,扩大了苏区面积,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了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11月指挥山城堡战役,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1个旅又2个团,迫使其停止对陕甘苏区的进攻。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陈赓说:“美帝国主义愿意和谈,这是我们的胜利。朝鲜战争对英法等国无实际利益,而西欧本身又受着威胁,所以它们与美国相互间的矛盾是存在的,同时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日益剧烈,使杜鲁门不能不考虑选择谈判。他想结束朝鲜战争,摆脱被动局面。”朝鲜战场上特别艰苦的生活,异常繁忙的工作,同样影响着彭德怀的身体。原先,彭德怀就患有慢性肠炎,是早年在旧军队当兵时得下的,还有严重的痔疮。这几天,头部又生了一个瘤子,身体日见瘦弱。大家劝他回国检查治疗,他总是说:“这是小病,不要紧,死不了人!”继续在前方坚持工作。 年淮河发大水后,周恩来领导治淮,要求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上中下游分工合作,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指出:“我们不能只叫皖北水淹而苏北不淹。三河活动坝如果挡不住水,下游就不可能不淹。这叫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能只保一省的安全。”“事情总是应该大家分担一些才能解决,哪一方面想单独保持安全都不行。”在防洪的同时,“还应有利于灌溉农田,上游蓄水注意配合发电,下游注意配合航运”。后来,周恩来过问黄河、长江、汉水治理时,进一步提出治水要力争做到防洪、发电、灌溉、航运、 全面内战仅进行了三个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已经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这些军队大多数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如整编第3师和整编第1旅。中国共产党已经看出蒋介石国民党不仅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而且在军事上也因为主力部队不断被歼灭以及需要担任守备,存在着兵力不足与战线太长之间的尖锐矛盾。因而到了1946年9月,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已经看到了战争胜利的曙光,不仅不惧怕,反而决定通过战争消灭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来解决问题。当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觉得有把握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和与战的主动权已经不是掌握在蒋介石国民党手中,而是掌握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手中了。 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依山而建。园内有按照中国民族传统风格修建的纪念亭、牌楼等。陵园正中央是雄伟的志愿军铜像,铜像昂首屹立在高大的基座上,基座的四面均有题词。大门的牌楼上是郭沫若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陵园四周群山起伏,苍松翠柏环绕,山下溪水潺潺。陵园由下至上分三层景观,每一层均以塑像、碑文、浮雕、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形象。日,志愿军司令部被炸,毛泽东的儿子、志愿军总部翻译毛岸英不幸牺牲。有人建议运回国内安葬,彭德怀给周恩来发电报提出:“我意即埋在朝北,似此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周恩来批示:“同意彭的意见。”这样,毛岸英烈士也被安葬在朝鲜。